截肢,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场重大考验。但是湖南国安想告诉大家的是,截肢从来都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一次新的起点。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和坚持不懈的训练,您完全可以重新掌控生活,再次享受活动的自由。
术后第一关:伤口护理与感染的零容忍
警惕异常疼痛:术后伤口痛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幻肢痛”,明明肢体已截肢,却感觉它还在,甚至有刺痛、灼烧感,别慌!这是神经适应过程的常见反应。可以试试轻轻拍打残肢、冷敷(遵医嘱),或听舒缓音乐转移注意力,严重时医生会开专门的药物缓解。
预防血栓和水肿:长期卧床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医护人员会指导做“踝泵运动”—— 勾勾脚、伸伸脚,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护士会用弹性绷带从残肢远端向近端缠绕(像“裹粽子”一样),力度适中,既能减轻肿胀,又不会影响血流,这个包扎方法出院后也需要学会。
残肢塑形:为假肢 “量身定制”打基础
当伤口完全愈合,肿胀基本消退后,就进入了残肢塑形期。目标是将残肢塑造成为一个结实、圆锥形、承重能力好的末端,为假肢接受腔提供完美的匹配。
坚持弹性包扎:湖南国安建议大家用专用残肢弹性绷带或残肢袜,每天除了洗澡,其余时间都要穿戴。包扎时从残肢最远端开始,一圈圈向上缠,越往近端力度越轻,避免勒出 “血痕”。目的是让残肢变得更 “规矩”—— 圆锥形、无多余赘肉,这样假肢才能贴合稳固。
持续塑形与测量:即使使用了硅胶套,湖南国安希望大家还是需要密切监测残肢体积的变化。由于肌肉萎缩和进一步水肿消退,残肢体积在术后数月内会持续变化。需要定期找湖南国安假肢师进行评估,必要时更换或调整接受腔,一个贴合良好的接受腔是成功使用假肢的基石。
皮肤护理的升级:每天清洗残肢和硅胶套,并彻底擦干这是很有必要的。检查残肢的每一寸皮肤,看看有没有发红、破损、毛囊炎、过敏等迹象。要知道任何持续不退的红印,都可能是接受腔不匹配的信号,需要及时告知湖南国安假肢师。使用假肢师推荐的护肤产品,保持皮肤健康。
功能训练:从动不了到能走路的关键
功能训练是连接手术和回归生活的桥梁,其必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它绝不仅仅是“练习走路”,而是一个全面的康复过程。当然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建立信心是关键,在安全的环境下成功完成各项任务,能极大地增强患者的心理信心,减少对假肢的恐惧和焦虑,从“我不敢”变为“我可以”。
先练关节灵活度:比如小腿截肢者,多做膝关节屈伸动作,躺着时把腿伸直,再慢慢弯曲,每次10下,每天3组;大腿截肢者还要练髋关节的“开合”“旋转”,避免关节“锈住”。
再练肌肉力量:用弹力带套在残肢上,对抗阻力做运动,比如小腿截肢练大腿前侧肌肉(抬腿),大腿截肢练臀部肌肉(侧抬腿)。肌肉有力了,才能支撑身体、控制假肢。
最后练平衡与步态:先在平行杠里练习站立,站稳后慢慢尝试单腿(健侧)站立,再过渡到用临时假肢走路。一开始可能会摇摇晃晃,别着急,湖南国安康复师会教你怎么调整重心,从“小碎步”到“稳步走”,循序渐进。
残肢护理和功能训练是日复一日的功课,进步可能是缓慢的,但每一次坚持都意义重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