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绘心润侗乡 非遗守护暖童心
(通讯员 唐璐 刘璇)7月11日至7月12日,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育润乡 绘心行动”乡村服务团队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下乡村,成功开展“守护侗寨”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以及《妈妈的长裙》艺术疗愈活动。活动聚焦留守儿童关爱与特色服务,通过“非遗教育+法治启蒙+艺术疗愈”三位一体模式,为当地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化成长服务。
守护侗寨课程中,团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当地儿童开启侗族非遗的启蒙之门。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精心设计了趣味非遗知识课堂。以动画视频、图文展演形式解析侗族大歌、侗绣纹样及鼓楼建筑,将非遗喻为“自然的回响”“针尖的魔法”,激发儿童文化认同。活动中,多名儿童主动分享家乡见闻:“我在古镇见过这个纹样!”
为加深孩子们对侗族纹样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乡村服务团队引导孩子们拿起彩色画笔,自由绘制心中所学的纹样。孩子们专注认真,笔下的纹路清晰流畅,展现了对新知识的良好掌握。活动中创新地采用拟物化教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内容,将侵权行为比喻为“文化怪兽”,强化儿童非遗保护意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守护文化珍宝的规则。
活动高潮是创意手工环节。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侗族纹样和五彩画笔,精心绘制出独一无二的侗族风格姓名牌,融入了侗族特色与个人奇思妙想。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感知体验。孩子们自豪地展示作品,稚嫩的脸庞洋溢着对侗族非遗的热爱。
在7月12日的课程中,团队进一步深化艺术疗愈主题,成功开展了美育课程《妈妈的长裙》。实践团成员首先通过温情的故事讲述,引导孩子们回忆妈妈日常穿着的印象,激发对母亲的感恩与爱意。课堂上展示了不同风格的长裙实物与图片,特别是融入了侗族特色纹样的长裙范例,给予孩子们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创作灵感。在专业指导下,孩子们运用白色卡纸、水彩笔,结合打印的侗族纹样参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用铅笔勾勒、色彩描绘,专注地创作着心中“妈妈的长裙”。绘画过程中,成员们穿插进行线条运用、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的示范讲解,并鼓励小组讨论分享创作思路。孩子们笔下的长裙或色彩斑斓,或纹饰精美,既融入了侗族文化元素,更饱含了对母亲的深情,艺术创作成为表达情感、加强亲子情感纽带的有效桥梁。课后,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画作“妈妈的长裙”,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
本次“守护侗寨”系列活动,成功架设了一座连接乡村儿童与侗族非遗文化的绚丽桥梁。从侗族非遗知识启蒙到法治护航,从创意实践到情感表达《妈妈的长裙》艺术疗愈,实践团成员带来的多维度、沉浸式的体验让侗族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中深深扎根、萌芽生长。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育润乡·绘心行动”团队期待未来汇聚更多守护力量,共同助力侗族文化这份珍贵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图:刘璇 责任审核:昌晓英 李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