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一年间,大批展品变为商品进入河北省。优质且平价的进口消费品走进百姓生活,“全球超市”满足了百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外国企业更便利地进入中国,从原材料到技术再到服务,不断深化的合作为我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在河北省,“进博订单”落地转化成效逐步凸显,首届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
展品变商品,市民购物车更加丰富
“这个韩国品牌的一瓶洗发水加一瓶护发素,才119元。以前,光是一瓶洗发水都要八九十元。”近日,市民陈红在石家庄北国城市奥莱Onelife+全球商品馆挑选商品,很快她便将中意的商品放入购物车。
今年10月1日开业的这家商品馆,汇集了一批来自日、韩、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上千种商品。扎伊尼巧克力蛋、knoppers牛奶榛子巧克力威化饼干、凯撒窖藏黑啤酒等进博会上的展品,如今都摆在了超市货架上。
10月1日,石家庄北国城市奥莱Onelife+全球商品馆开业,主打进口平价商品。 记者冯阳摄
在北国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超市事业部进口采购经理朱峰看来,进博会是一个通联世界的窗口,能够拓宽进口商品的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惠及消费者。
蓝色可乐是一款产自印尼的网红进口食品。首届进博会上,朱峰结识了这款可乐的全国代理商,并在会后达成合作。“从全国代理商手中拿货,比从区域代理商那里价格低。”朱峰说。
更低的采购价很快传导至销售价。今年3月,售价9.9元的一瓶蓝色可乐被摆上货架,促销时的价格只需4.9元。“降价后,这款可乐的销量增长了235%。”朱峰说。
通过首届进博会,北国共引进了407个单品,其中进口饮料、膨化食品、休闲饼干等受到消费者欢迎。
在首届进博会上,除了北国商城,邢台的家乐园、邯郸的美食林、保定的惠友等省内连锁超市,也纷纷与国外企业签订合约,使越来越多品质优良的平价进口商品走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全方位合作,借力提升竞争力
在首届进博会上,中国乐凯集团与德国古楼纸业签署了为期3年的采购框架协议,总金额约8亿元。
乐凯集团战略部主管曹三健介绍,古楼纸业的一系列纸基产品,为乐凯生产高端彩色相纸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乐凯的彩色相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乐凯,近年来将目光聚焦光学级膜材料、柔性树脂版、光伏背板、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等新材料产品。“首届进博会期间,通过与国外企业面对面交流,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原料和光伏产品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产品,为我们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基础。”曹三健说。
今年5月28日,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普锐特冶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双方合资成立的河钢普锐特冶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同日揭牌。
推荐阅读:旗龙网